陈少峰:文化产业促进的投融资模式
文化产业评论:2016年7月14日下午,第十二届峰火文创论坛在国贸三期的北京银行私行中心举行,包括陈少峰教授在内的五位嘉宾,围绕“文化金融模式创新”的主题分别进行了主题演讲,今天文化产业评论就将其中陈少峰教授的演讲内容整理出来与大家分享,其他嘉宾演讲内容会后续发布,敬请关注,干货多多哦:)
作者:陈少峰(中国文化产业领域拓荒者之一,中国文化产业领域领军人物,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民建中央文化委副主任,北京峰火文化创意中心主任,重点研究文化产业趋势和文化企业的商业模式)
来源:峰火文创论坛(陈少峰教授发起组织的公益性学术交流平台,包括学术探讨和产学研项目对接两个单元模块,2016年计划在全国举办50场左右的主题论坛)
编辑:王洋
7月14日,由北京峰火文创中心、北京银行北京分行文化金融领导小组主办,北京观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二届峰火文创论坛在京举办。
本届论坛以“文化金融创新模式”为主题,与会嘉宾从理论及实操两个层面探讨并分享了文化产业相关投融资的发展与创新模式。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峰火文创中心主任陈少峰,北京银行北京分行文化金融领导小组副组长王海静,北京市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俞静,北京大学中国文化企业报告专家何毅,北京市文化科技融资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范征,疆文艺术学院创始人、中国影人俱乐部创始人黄埔开疆及来自文化、金融领域的企业家、学者等参加了论坛。
在座听众纷纷表示,本次论坛干货多,信息量大,收获颇丰。
以下是陈少峰教授演讲实录:
很高兴在这里举办峰火文创论坛,我们今天主要讨论的是“文化产业的投融资”,因为有很多是金融界的朋友,今天的嘉宾他们在投融资方面比我要熟悉,我结合企业的需求和产业的促进来谈这件事儿。
我今天要说的角度是我们的投融资怎么跟文化产业的发展相结合。大家都知道,现在包括电影,比如《叶问3》,资本介入之后,有些资本就牵着文化产业走,资本不一定都对文化产业有利,或者文化产业做的不好也会拖累投资方。我们怎么把两者结合的比较好来思考这里面的衔接点,这就是我想说的一个主要的问题。我从几个角度跟大家做一下分享。
我们都很关注为文化产业服务的投融资,这几年文化产业的资金逐渐多起来,社会资本投到文化产业领域来,这已经成了一个趋势。所以,现在大家看到在文化产业的并购每年都是上千亿,甚至有时候是几千亿,热钱非常多。我们不关注金融机构怎么赚钱,我们只关注这两者之间怎么找到一个匹配点,找到一个双赢的模式,如果不双赢,产业就会空洞化,泡沫就会很多。我们现在研究的角度它是文化企业和金融机构利益的结合点,做这样的一个投资或者融资,包括其他资本运作。
我们经常把文化金融当做文化和金融的结合,其实是不对的。文化怎么做跟金融没关系,金融只跟做企业的文化企业合作。我们一般讲,要么是以企业为核心,要么以项目为核心,这是一个主要的角度。
我发现中国的投资很多投向的项目跟国外有一个非常大的区别,国外的投资项目基本上都属于融资,基本上都投股权,如果投资的话基本上都属于融资类型的。而我们中国正好相反,好多投资都变成高利贷的融资,好多风险投资都有保底收益,就变成了高利贷的融资,要风险投资又不像风险,要融资又不像融资,这样的事情比较多。后果是什么?后果是中国很少有长期的股权投资。结果就是中国最赚钱的这些公司BAT现在的投资人都是老外,就没有我们自己人,因为我们早早就退出了。我们很多投资,现在的基金基本上三年、五年或者“5+2”,7年就撤退干净了。而文化产业第七年,第八年才开始赚钱,我们最好的机遇基本上都没有。所以,我们现在最大的一个困惑就是没有人做长期的股权投资。这是比较大的一个问题。
大家知道,去年2015年到今年这一季度马云公司的纯利润是六百多亿,腾讯是290多亿,百度是300多亿,这些公司的市值都非常高,而且他们都跟广告,跟娱乐有关系,都是很好的文化企业,但是这个投资现在基本上都是老外,比如日本的孙正义其整个公司的价值不如他投马云这个公司的估值。很多人早期参与一些投资,但是快速的就退出,这是我们投资的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我希望我们金融机构跟企业能够有一个很好的合作。
企业有什么特点呢?企业的特点就是价值的积累,一个企业会做的越来越好,但是你如果投项目的话可能就没了。2002年王中军到北大给学生讲课的时候,他那时候正在融资,我当时如果有五千万可以投他的企业,也可以投他的电影,如果投他的企业现在估计值85亿。所以,我们一般来讲,投融资比较偏向于讲文化企业,而不是讲项目。这是我想说的第一个角度。
我想说的第二个角度,国有的金融机构它也遇到了麻烦,它很有钱,但是又不知道怎么投,包括文投集团,他们都不能做风险投资。一旦做风险投资的时候,他遇到两个问题,第一个谁来承担责任,第二个是他的考评是一年一考评。我现在一直在呼吁国有的投资要改变投资的短时评估标准,就是时间可以稍微长一点。另外,你只要保值就可以了,不一定要增值。国有的金融应该有一项来做产业基金,这就是产业促进,它只要保值就好,不需要增值。因为有可能增值一点钱,结果没有起到很好的杠杆促进作用,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所以,我建议我们国家应该按照产业促进的原则来重新安排我们对金融机构的考核和评价,这样对国有的金融机构对产业当中起到的作用就会放大。这是我想说的第二个视角。
第三个视角,现在金融机构还是偏向于国企,其实我们在投融资上面,民营企业应该作为一个重点之一。民营企业的投资方式确实有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所以国有的金融机构投资民营企业,这个机制应该怎么来建立,能不能有一种担保或者是什么样的一种机制,这是第三个我觉得可以考虑的。
第四,我听说北京银行可以做直投了,这就是我一直倡导的一个东西,银行不要直接做投资,但是银行可以剥离出一个业务来做投资。我认为美国的次贷危机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银行都放弃了自己的金融的防火墙的功能,自己就去做投资了,或者相当于风险投资式的购买次贷的相关的业务。其实这是不行的。融资这个东西是国家金融稳定的一个力量,如果你把融资的力量转去做风险投资的话,那整个国家都变成投机分子了,这很糟糕。所以,银行不管任何一个人只要做投资一定跟融资这两者应该是分开的。融资,特别是国家的融资业务一定是保证国家金融的稳定性,它不需要追求很高的利益,但是投资可以追求很高的利益,但是投资有风险。所以,我建议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就是把它赚的钱拿去做投资,我建议长期投资,股权投资。
这个投资根据是什么?根据企业的整体价值最大化,我叫做企业内在价值作为投融资的来源。所以,我们就遇到一个很大的问题,投资到底投商业计划书写的很好的人还是企业家。我们把钱都投给那些会做PPT的,实际上他是没有产业信心和经验的人,这就是我们现在正在形成的一个新的金融泡沫。
另外,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投资有趣的现象,比如我们现在投电商和视频网站,假定他们当年的老板说哥们我准备融资准备亏十年,将来会赚大钱,你会不会给他投资或者融资?我估计没有一个。那就是说像某电商这种成长模式在中国投融资界估计没人会接受,因为我认为到现在为止中国就没有真正的“风险投资”这个概念,很多人打着风险投资,其实只是做基金,运作做中间的杠杆。比如为什么要保底收益?反正我亏了也亏不到哪去。所以,有那么多对赌,其实企业家不适合对赌的,企业家做到什么程度完全靠直觉,什么事情哪个阶段做到如何,企业家都是靠直觉凭感觉。所以,你要考虑一下企业家这个人群的特点和职业经理人人群的特点,我们就可以看到投企业家的风险比较大,是真正的风险投资,投职业经理人完全是资本对资本,也不是真正的投企业。所以,我认为还是要关注企业家群体。这是我讲的一个角度。企业家的群体是用企业内在价值的增长作为投融资的来源。
第二个角度,这是中国人最头疼的一个东西就是融资,现在大多数的文化企业都是融资。我在“十三五”前期规划跟文化部提交了一个建议,国家文化“十三五”前期规划我就提出一个建议,由各级政府联合组成一个叫做融资风险担保这样的一个机制。比如说政府有5亿钱,拿来补贴银行在融资过程中的风险敞口,放大这个部分,这个钱就能变成一种杠杆。也就是说政府5亿发出去补贴了银行的风险,银行可能会放出100亿出去,这是中国最需要的,这样受益的人就非常多,非常多的企业都能融资。所以,我一直在倡导这样一个角度,我听说银行现在开始跟机构在做这件事儿,我觉得这特别好,然后这个领域就需要专家的介入,你来做风险,比如这个公司你到底该给他融多少钱,你自己可能搞不定,就像很多投资人其实他并不熟悉这个行业。好多人投电影懂吗?自己并不懂这个行业有哪些陷阱,有哪些机会,如果银行能建立一个相当于第三方的评估机构,比如北京有一万家申请,你就分等级,看哪些等级,进行评估,这个等级可以融500万,这个等级职能融十万,这样就可以建立一个对应的信用等级,我们讲的信用等级不是指金融信用等级,而是指这个公司,包括这个公司的经验、资源,包括它的团队和对业务的理解、商业模式等等,完全是属于我们叫业务信用。就是说有两个等级,一个是银行评估的银行信用等级,一个是业务信用等级,如果我们能把它合在一起,我觉得就可以推动这件事。这也是我们文化产业研究界一直在关注的一个点,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企业能够得到融资的机会,而且这个融资对他们非常关键,任何一个人做业务的时候总是有一个我业务在做的过程中我就缺那么一点点过渡的资金来周转。王安石当年的变法就是因为农民每年到青黄不接的时候都需要有借钱解决温饱和买谷子种子的问题,王安石当年的角度想的是专门为了农民来解决青黄不接的问题。结果这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就被扭曲了,好多人强迫农民,不管你家里有没有钱贷我的款,最后变相强迫把王安石变法搞坏了。今天的融资同样碰到这个事情,融资过程中能帮企业发展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现在很多创业的企业,其实他根本就不行了,他就没有创业投资,肯定不行。
风险投资。一个想法,我建议大家投股权不投项目,我可以通过这个公司投项目但是我不直接投项目,因为项目风险很大,而且项目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积累。如果我们讲投资的原则是投资内在价值的话,项目它不具有内在价值,因为它不具备积累性,只有现成的价值,不具备内在的增长的价值。所以,我们可以投资。
第二个建议,我们现在碰到比如书法、书画作品,我们现在信托搞不下去,某人搞了一个书画产品的信托到期了兑付不了,没人来买,这是现在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我现在研究了一种模式,叫做内在增值之后的基金接力模式。我现在买了某人的三千万的作品,五年之后我是不是要套现?我套现的话其实它的增值正处在一种快速增值的阶段,我一套现就很麻烦,我的后果很严重,我能不能发起第二笔基金自己把自己的画给收了?换句话说,我只干一件事儿,我发行基金来收我自己的这笔基金,我不要把它卖掉。我把它叫基金接力,我认为这个比较符合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当然,如果你有长期的股权投资就更好了,我投下去卖的时候就卖,不卖的时候就不卖,我不需要中间把它出货清仓,这样可以解决风险。
上市公司做风险投资也挺好的,因为现在上市公司可以通过投资做业务的转型。其实我特别建议上市公司可以做风险投资来业务转型,并购都没关系,当然这里面有好多外部的基金介入以后。政府管看谁有内部交易,只要股东同意或者你没有内部交易就可以了。至于最后发现股东,比如上市公司有问题,那股东跟上市公司进行诉讼,政府就要给股东严厉惩罚。所以,上市公司做风险投资实现转型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而且现在非常多的传统业务的公司真的需要通过高科技,通过旅游、文化产业,各种各样新的产业,我觉得风险投资将来是非常有机会的,包括企业并购+风险投资,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我们现在的问题,你们有没有看到公司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有的公司估值那么高,为什么他不能上市?如果它不能上市为什么让它估值那么高?既然它估值那么高,它有些公司估值比上市公司估值都高很多了,为什么不让它上市?为什么一定要让它有盈利才能上市?我认为这个公司好多事情应该通过风险投资自己去消化风险。当然,如果他风险是密谋转嫁给别人,当然可以对他进行严厉的惩罚,可以惩罚他欺诈。在金融的监管中这个风险投资属于自主的领域,你只要控制好就行了。
风险投资中国现在面临着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钱很拥挤,大家只追少数几个有名的项目,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为什么只追那个项目呢?因为他没有业务能力,听人家说很好,大家都说他很好,自己又发现不了好的。所以,应该提高风险投资的专业化水平。这在金融界的角度也需要,否则你两边对不上话,现在都被舆论导着走,舆论说这个IP好,但IP好不见得它能出效益,是不是?电影《魔兽世界》在西方表现就一塌糊涂,而且就算在中国这么火它也不一定能赚钱,因为中国的票房分红给美国公司只分红25%,全部加在一起,传奇做魔兽这个大IP肯定是亏的,如果靠票房的话。因此,这个风险投资的专业化水平需要大大的提高。
另外,你要做风险投资你就不要做高利贷,高利贷就是属于融资的行为,融资跟投资这是两类的东西,投资的目的是希望能够实现非常大的价值,我承担风险。融资就算是高利贷也没多少钱,你一旦跟他之间承诺对赌,让他设计一个回报,他本来在做企业,一下子变成一个负担,你钱投进去变成负担,本来按照自己的理念好好做,现在为了还回你的对赌保底。所谓保底收益都不是真正的风险投资,那你就做融资机构好了,也别做什么保险收益了。投资和融资必须要分清楚,分得干干净净,每个人干自己的专业业务,中国现在混在一起,我们只能说中国并没有真正的风险投资,中国现在假风险投资特别多。不承担风险叫风险投资吗?那叫无风险投资。所以,这是有问题的。这几个角度值得思考一下。
第四,企业家文化。我认为风险投资跟企业家的精神正好是匹配的。企业家跟商人不一样,商人主要考虑我怎么赚钱,企业家考虑我怎么把事情做好。所以,你真正要投的对象应该是企业家,不是商人。商人就是投资人,商人是从企业家身上寻找价值的人,商人本身不创造价值,商人只是一种中介,一种活跃市场的作用。创造价值的人必须是企业家牵头领着一些团队,当然他有很多失败,失败了继续来,企业家都是前仆後继的,这是真正的创造价值的人,追求把事情做好,我一定要追求好的结果,好的结果就可以做资本运作。所以,商人就是做资本运作的人,企业家就是创造好结果的人。换句话说,我办一个好企业让你们不断的买卖,你这个企业我可能值十万,但是你一年买卖下来这个市场就盘活了一亿,这就是商人自己在那儿买卖,但是买卖的东西是我企业家创造的,这才是一个正常的文化金融,就是有人创造出好的文化产品和企业,然后金融就很活跃,围绕着它不断的打转,不断的搞交易。英超联赛也是一样,英超联赛水平很高,每个俱乐部都不怎么赚钱,但是传媒很赚钱,它的球员交易很赚钱,它有各种各样的交易附带在上面,每家公司算起来甚至好多亏的,有的不怎么赚钱,但是整体的盘子整个交易量非常大,变成一个产业,这就是一个需要我们解决的。
所以,我觉得商人的资本运作和企业家的资本运作是不一样的,企业家是长期做股权投资,商人可以做短期的资本运作。这两个也要分开。所以,企业家不要对赌,我认为如果你是企业家不要跟人家对赌,因为你不可能做到对赌,企业家的能力是什么?企业家的能力是领导力、直觉、用人,靠你自己的激情,靠你的人格魅力,企业家不是计划性的,职业经理人是计划性的,企业家是不能计划的,你给他计划就给他上手铐了,你没办法对他进行计划。为什么要职业经理人?企业家没计划性,他找职业经理人来做计划,你把企业家变成一个计划的人,企业家的激情、直觉和创造力就没了,企业家是创造的,职业经理人是把企业家的创造转化成更好,更稳定持续发展的一种能力,这就是他们之间的一种关系。所以,企业家一对赌就扭曲了他的发展战略,他就变成肩上背着包袱,本来跑步现在只能走的,本来走得远一点从边上绕过去现在只能爬过去,这就变坏了。
我现在想说的另一个角度,互联网的投资完全区别于传统的投资。传统我搞一场演出可以测算我大概有多少人流,大概能赚多少钱,互联网根本无法测算。所以,互联网没有商业计划书,你说我要做一个微电影准备在互联网上播,要考虑的第一件事情谁是我的竞争对手,要不要写BAT?写的话他们还不是你的竞争对手,不写他明天就投100亿做微电影。商业计划书写我竞争对手是谁?互联网全世界人民都是你的竞争对手你怎么写商业计划书?没办法写。你不知道我烧钱要烧多久,甚至互联网很多公司必须烧钱烧很久才能形成竞争力,别人跟你说哥们我先烧五年你会投吗?不会的。所以,你不能用常规的风险投资来投,用那种可测算的来投,你必须我就是个投资人,我就看好哪个企业家我就投你。换句话说企业家靠直觉,你也靠直觉,不要搞什么计划书。我是文化产业研究的,互联网研究了15年,我看一下你哪个对应现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当年腾讯写的商业计划书,看一下它当年要做通信的,下来赚的钱几乎没有一分是通信的,基本上赚的钱全部是娱乐广告的,你说它商业计划书不是骗人的?根本就不可对应。所以,互联网是一个新的战场,你在互联网这里投融资一定区别于传统的行业,不能用传统的东西来要求,它肯定是都不一样的。如果一个人按照传统行业给你提供的东西要不就骗你,要么他自己不懂得。我们要开个超市当然可以写商业计划书,你搞一个互联网网站,搞一个大家都是你竞争对手的东西或者你搞一个电影你说我要投资电影你写一个商业计划书你写看看,别说互联网,电影都没法写,、即使你所有条件都具备了,但你电影经不过国家电影审查委员会的审查就上映不了。所以,我们现在风险越来越大,各种文化产业的风险高过高科技的风险,因为高科技还可以用它的功能来它的确定风险系数,而文化产业整个过程要么成,要么不成。我认为股权质押是好的融资计划,但是我从来不认为版权质押是个好的计划,你的版权到底实现价值每一步都是风险,这是我们研究风险投资当中的一个过程。
风险投资的时候烧钱要不要?要。所以,风险投资有一些投资对象我叫做分阶段烧钱的,分阶段烧钱什么意思?烧钱烧到一定阶段就要基金接力,找风险投资的人来接力,不能等到你钱烧完再来接力,我这个钱够烧三年,一年烧完就开始找接力的,因为它好多是不可能盈利的。比如你搞一个购物的平台,当你开始要盈利的时候别人跳出来跟你降价竞争,我卖的都比你便宜你怎么盈利?你也只好跟着降价竞争,这有很多领域是烧钱烧到什么时候现在还没有尽头的。我特别强调这个风险,风险不是一次性的,风险恐怕是系统性的,这是我们现在投资的一个新的特点。
我最推崇的就是创业投资,我不推崇创业,如果你要创业的话必须有两个,一个叫创业投资,一个叫创业辅导,所以,我叫“三创”基地。创业如果没有给他提供任何帮助他啥钱也赚不了,我们必须给他提供资金的帮助和商业模式的帮助,换句话说脑子要帮助他,钱也要帮他,这两个角度都要帮他。所以,我们现在搞了孵化。
另外,我们对所有的创业者都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你的商业模式问题,第二要介绍行业资源。行业资源是什么概念?就是比如说你现在是一个投资电影的,那你要找我,我给你介绍电影界的人,总之必须要有一些电影界的。电影再好没人放映你也不知道怎么宣传,你也不知道什么是档期,你也不知道哪天放比较好,你也不知道你的消费者是谁,所以,你还得有行业资源。所以,一个创业投资它应该就是一个专业的地方。所以,我把它叫“三创”基地,我希望中国现有的众创空间也好,孵化器也好,形成一种专业的创业投资基地。当然包括辅导。这个空间很大,像现在都是叫“死得快”,最多撑半年、一年就死了,不可能活,资源都被房地产商、中间商、二房东拿走了。所以,我们的钱,中国到现在为止文化产业95%的钱都投在非文化产业上,都投在房子等硬件上,都投在中间人身上,全投在园区,全投在各种各样的吃政策的那些上面,真正花在文化产业里的钱包少数得可怜,极为可怜。中国真正的文化产业,如果有实实在在把钱都投在文化产业上,那中国就是一个巨大的文化产业国家。换句话说,商人太多了,商人占到98%,企业家就占到2%。所以,中国的企业家应该至少占到30%,剩下70%是商人就比较合理了,我们现在只有2%左右的企业家。
做文化产业有两件事情,在互联网的时代第一个市场是全国的,好多人说陈老师,我这个地方搞一个文化产业项目你帮我策划一下,策划是什么意思?他想把文化产品卖给本地人,本地人怎么能养活住一个驻场演出?你驻场演出必须是游客,全中国人到你这来消费。总之,现在的文化产业市场是全国的,这是第一件事情。如果你不懂得这个市场是全国的,老是想给本地提供文化服务和产品肯定不行。北京这么大,也就能支撑少数的,有没有?有。都是小公司,你永远长不大,就那么一点点,怎么可能长大。凡是长大的一定是做全国市场,全世界市场,没有一个自己本地服务的公司做的很大,这不可能的。这是一个角度。
第二个角度,有的地方有钱,我上次到一个县里,县里说它的社会资本有100亿以上的投资,投什么?投文化产业,投本地文化产业谁来做?他们就想不清楚。你把投资公司放在县城,把你的业务放在北京,别人帮助干活你不就成了。人家沃尔玛的总部在克林顿当年当州长的州里的一个小镇,一两万人口的地方,沃尔玛不是做成全世界最大的零售商,本镇一个都不靠,全靠外地的,有什么关系?所以,中国好多挖煤挖矿赚了很多钱,现在转型做文化产业转来转去转不过去,最后搞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盖房子,盖在荒山野岭的叫旅游地产,把房子卖给老年人就叫养老地产,这不行的。可以做产业基金来支持这个产业,支持这个投资,这可以做。
你们有没有发现现在在中国做文化产业做的好的一般都是互联网比较活跃,创业比较活跃,投资人比较活跃,这叫“三合一”,就是一个衡量标准,哪个地方文化产业做得好或者产业转型做得好一定是三个条件合在一起,一个是互联网做的好或者有大的互联网公司互联网比较活跃,一个创业很活跃,第三投资也很活跃。这三个不管哪个城市只要做文化产业做得好,产业转型做得好的必定是三合一。
我建议不管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都可以做文化产业,小城市用大城市的人力资源,京津冀将来怎么合作很简单,你把河北有钱人的钱在当地设成一个投资公司来投在北京有人力资源的企业不就好了?你还是老板,你把别人当打工的不是更好?你老想北京和京津冀一体化把北京不要的东西搬到河北,你不要人家也不要。应该是大家联合起来做社会需要的东西,你有钱出钱,我有力出力,这才是符合社会需求的。哪有落后产能不断转移,那不就是一代代的贫穷下去吗?我觉得这个产业政策绝对是违背规律的,应该联合起来把落后的东西淘汰,全部来做先进的东西,顺便改造落后的东西,这才是正确的。为什么先进的都在你这儿,落后的都塞给别人,这肯定是违背我们的方向的。所以,政府可以通过它的产业基金来带动投资的热情,或者政府来参与把扶植文化产业的钱拿来做融资杠杆的风险敞口这种补贴。我认为政府在两个方案,一个设立产业基金,一个奖励方面变成一个融资普惠性。我想这两个角度应该可以由所作为的。现在不要盲目的做很多创业基地,除非你做成一个专业的“三创”基地,否则那个东西也不会有效果,政府还出了不少补贴,最后都是一地鸡毛。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史上最强课程“中影•影视金融班